富饶的西沙群岛试讲教案(富饶的西沙群岛名师教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3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6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6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 参(shēn) 。 2、能用 富饶 和 宝贵 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指导学生初步学会 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的方法...·《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5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5 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黑板上悬挂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4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4 教学目的: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7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生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富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语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学生自评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3.利用网络展现西沙群岛风景及物产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课文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谈 选择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鱼多的一个句群作为突破口。
富饶的西沙群岛试讲教案(富饶的西沙群岛名师教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试讲教案(富饶的西沙群岛名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 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媒体
网络课件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时
课时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自学;
2、初步理解,总体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
1、看地图,介绍小兴安岭;
2、读题,抓重点词“美丽”。
二、指导预习
1、出示“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指导自学。
2、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
(2)课文哪些自然段总写?哪些自然段是分写?
3、预习反馈:
(1)分段抽读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说什么?
(2)认读识记生字词。重点分析“膝”、“临”等。
(3)问题反馈,质疑问难。
三、学习1、6自然段
1、抽读首段;“你觉得小兴安岭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看出?”
(1)“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树多、树绿)
(2)导读。(夸张、惊喜)
2、抽读、默读第6自然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景人”、“大花园”、“巨大宝库”等)
(2)导读。(赞美、热爱)自读,抽读,赛读。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生字词语的书写:
“献”字的左边的“南”字里边是两个短横,不要少一笔。
比较记忆:“刮”——“乱” “挡” ——“档”
2、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一、导入:
1.同学们,通过想旅行,我们曾到过美丽的日月潭,到过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又是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课本上称它是:“美丽的小兴安岭”。(点击打开课件主页)。
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乘坐飞机,到东北去,继续我的想旅行。好吗?
要想坐上飞往小兴安岭的飞机,同学们必须先会读这些词语才能获得,你们有信心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乘坐我们这飞往小兴安岭的航班。你们到小兴安岭去旅行,心情一定很愉快吧!那你们是在明媚的春天去,还是枝叶繁茂的夏天去?是在在金黄的秋天去,还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去呢?看!小兴安岭已经张开她美丽的怀抱,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播放小兴安岭的风景。)
1、欣赏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①小兴安岭非常美丽,动人;②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③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人;④小兴安岭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⑤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2、小兴安岭确实景色优美、特产丰富,那么在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作者是通过抓住什么景物的描写来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呢?让我们赶快到课文中看看吧!
三、抓住重点句段,品读体会。
(一)、学习“春天”一段。
1、指名读。
2、谁来说说作者春天来到小兴安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3、作者又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呢?你觉得哪一句写得?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语读懂了这一自然段的每一句话。谁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
4.小结读书方法: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
5、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这种生机勃勃的美呢?(边读边想象画面)大家在朗读时就要注意突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
(1)、自己体会语气来读一读。
(2)、指名试读。
小结过渡:听着大家的朗读,可以看出,大家好像还沉浸在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里。小兴安岭的其它季节也同样的美丽迷人!请同学们按照刚才“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的方法分组学习“夏、秋、冬”三个自然段
(二)按上述方法,学生分组自学“夏、秋、冬”三自然段。随时进入讨论区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与大家交流。
1、学生按上述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课文“夏天”一段。
2、检查自学
(1)、这一段有几句话?
(2)、这四句话都像我们介绍了那些景物?
(3)、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概括本段段意。(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4、朗读训练:这么美的景物,我们来读读好吗?喜欢哪一句的就来读哪一句。
5、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发表的见解。
过渡: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葱绿、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构成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
难怪作者欣赏完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大声感慨——
全班齐读课文一自然段。
过渡:刚才一组有声有色的镜头,已经在我们的头脑的“银幕”上放映出来,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小兴安岭的美呢?
朗读提示:春天,语调要轻而缓,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的勃勃生机,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夏天,描写树木部分要读得热烈;描写晨雾部分要读得深沉有力;后两句要读出美的。秋天是收获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更应该读出赞赏的。冬天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
6、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
7、指名朗读。
四、说话训练
小兴安岭真美啊!同学们,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总—分—总”的写作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第1自然段先概括写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的特点,然后第2至5自然段分别具体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总写小兴安岭像“大花园”、“宝库”,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六、小练笔: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总 “绿色的海洋”
春: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 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秋: 白桦、栎树、松柏、落叶、山葡 榛子
冬: 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富饶
总 “大花园”、“宝库”
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此外,本文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
本文不总分关系的段式,还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的段式,是中年级进行段的训练的好教材。
本篇文章语言生动、具体,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
富饶岛屿海防前哨交错五光十色异常高耸低陷
峡谷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栖息
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
3.学习把句子的意思写得更具体。
4.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总起分述的记叙特点。懂得“总、分、总”、“并列”“因果”段式分层和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设想
充分利用本课教材,突出段的训练。教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会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进行段式训练,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习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等实物标本和“飞虎鱼”、“气鼓鱼”等挂图。
问:谁认识这些水产品?它们都是什么?谁知道它们产在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6.富饶的西沙群岛
审题:什么是岛?什么是群岛?
出示地图
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这个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富饶)
从课题中你知道什么?(全文应主要围绕“富饶”来写)
(三)听录音。
思考: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四)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自学字词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重点检查
a.读音
绽(zhàn)开蠕(rú)动一簇(cù)栖(qī)息
b.区别字形
c.理解词义
通过挂图和实物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查字典。
(五)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全文共有多少小节?每节写什么?
②哪几节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③开头一节和结尾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按“总——分——总”的结构怎样给文章分段?
⑤分述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的?按什么顺序写的?
2.分段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篇二】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如潮”、“璀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文录音、钢琴曲。
3、风景。
4、练习投影 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旅游?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饱览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
二、学习第1节
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是我国的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
谁来说说有什么?(有——)
2、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读一读第1节。(生齐读第1节)
三、学习第2-5节
1、清晨,我们在上海登上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缓缓降落在新机场。到了!
我们只在停留一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选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点游览一下。迷人的沙滩中我们选浅水湾,的公园中咱们就去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中我们就去铜锣湾。的夜景世界,我们也不要忘了去看一看。
〈板书: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
2、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2-5节,尽情地游览一下各个景点。
3、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自己先读读,再读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给他评议评议。(四人小组学习,轮流读、说)。
4、精读训练(生读后交流,灵活机动的教学第2-5节)
你最喜欢哪个景点?游览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说)
请你读一遍,读出这种感受。
第2节:迷人、舒服。
(1)谈感受,指名读第2节。
(2)你从哪里看出浅水湾很美、很迷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
(3)作者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出了一副美妙的画面,〈浅水湾图1〉看,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海面。洒在了金色迷人的沙滩上,真如仙境一般。所以说,浅水湾是——(生说:“旅游、度的好地方”。)
(4)〈浅书湾图2〉瞧,每逢节日,迷人的沙滩吸引来多少游客。人们在沙滩上游玩,有什么感觉呢?(舒服)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轻读第2句话,去大胆地想象,认真地体会。(生自读句2)
(5)谁来带着这种感受说一说。
(因为人们——所以,感到舒服极了。
人们之所以感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
(6)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大家来读一读第2节,把漫步迷人沙滩的舒服感觉读出来。(指读愿意读的读)〈配上钢琴曲〉
(7)练背课文(自背指背)
〈出示课文填空〉
(),()的浅水湾是()。每逢节日,人们(),(),(),(),真是()。
第3节:(举世闻名,精彩)
(1)说感受,指名读第3节。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非常精彩?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游客:聚集,不时……开怀大笑)
(3)看,海豚,海狮表演开始啦!〈海豚图〉这些海豚在干什么?(嬉水游戏)海豚和海狮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还有的呢?(生想象说)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你一定也会——(开怀大笑)。
(4)齐读第3节。
(5)这么精彩的表演,你愿意回家介绍给小伙伴吗?
(生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6)小结:有这样精彩表演的海洋公园,难怪会举世闻名。
第4节:(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如潮)
(1)说感受,指名读第4小节〈车图〉
(2)乘上去铜锣湾的双层巴士,不多时就到了铜锣湾。一下车,你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重点理解:
A、“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楼图〉(指名说:摩天大楼……)
小结:房屋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这就叫做——鳞次栉比。
B、从“琳琅满目”看出商品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C、铜锣湾楼多、商品多、人也多,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整体图〉让我们把这种热闹、繁华的景象读出来。(齐读第4节)。
(3)谁能看着这几个词语,把第4节背出来。
(闹市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如潮)
(自练指背齐背)
第5节(三句比喻句)
(1)夜幕初垂,轻风徐来,站在太平山山顶,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夜景尽收眼底。请同学们看,请同学们听。
〈夜景图1、2、3〉(第5节课文录音)
(2)你觉得的夜景美不美,美在哪里?(指名说)
(灯的海洋——灯多)
(3)第5节用了3个比喻句,有静有动,写出了美丽的夜景。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引读:……成了——
……像——
……如同——)
(4)这么美的夜景,真是——(美不胜收)
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么美的夜景介绍给大家。(指名读)
谁能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指名试背第5节)。
四、学习第6节
1、那么、迷人、繁华,所以我们说“,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板书:无比璀璨)
2、1997年7月1日,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为拥有这样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而感到什么?(骄傲、自豪、喜爱……)
3、请你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第6节。(齐读第6节)
五、总结:
一天的之旅结束了,我们乘坐返航的飞机即将离开,看着机舱外灯光闪耀的,你最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让我们共同祝愿〈未来更美好!〉(齐读)
六、作业
在回家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
1、(背诵课文)向家人、朋友介绍。
2、(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旅游小指南,要求图文并茂。
板书:19、“东方之珠”()
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无比璀璨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
(本教学设计为校教研课教案)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意图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高效学习。
1、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就能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验文字的美。课文第二小节主要描写沙滩迷人的景物和游人的感受,教学时,可学生结合投影画面展开想象,尽情领略“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海湾风光,不知不觉进入“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真是舒服极了”的体验。
2、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如潮”时可结合画面。
(1)出示群楼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观察后自然而然说出“摩天大厦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
(2)出示铜锣湾整体图,学生根据画面可以说出从“琳琅满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缭乱。“如潮”说明人很多,铜锣湾真热闹。
二、本文层次清楚,词汇丰富,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重点。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分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点?游览后有什么感受?”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练读、感悟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美丽与繁华,激发学生热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情促读,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和,结合自身感受,练习背诵,达到积累。
【篇三】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 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富饶的西沙群岛启示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介绍了祖国南疆海防前哨美丽的热带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通过三课二反思活动,我们三年级语文教师得到了几点启示:
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也就是在我们常说的课前备课这一环节里,不能只备教材,更为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情。不能以老师自己的想像来替代事实。教学目标的编制应建立在学生的学情上,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如果教师把上课作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期望学生按教案的设计来作出回答,那么学生就成了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配角,更谈不上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了。因此,教师要关注个体异与不同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家庭条件不利其成长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要创设能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在三十五分钟内都能受益。
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多元化,而不能过于单一、片面。语文教学是语言文字积累运用的过程,不能只注重知识上的分析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各条具体目标的达成,要服从于语文教学的整体。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大都以课目标的形式体现。叶圣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为一个圆球,形象地说明了一篇文章具有极强的整体性。我们知道,一篇课文是一个综合载体,但却不是字词句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的整体。听说读写训练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一堂语文课也是一个具有深刻的逻辑性、高度的和谐一致的整体。
3、应关注突发问题的调控。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够在备课时预测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教师如果能够较好地控制课堂教学中突发的问题,其主导作用的有效性就得到了发挥。因此,我们觉得面对课堂教学中突发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不能紧张害怕,不能设法去防止问题的出现,而要积极灵活地去控制。先要去衡量一下这是个什么问题,是否需要花时间去解决,需要解决的要敢于放下自己拟定的教学任务,解决到位;不必花时间的可以一笔带过,避免在课堂上没了主意,跟着学生越走越远。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而是通过课堂教学中不断地重视积累逐步形成的。有了这样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富饶的西沙群岛》试讲哪些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与思考,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产生喜爱西沙群岛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产生喜爱西沙群岛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