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文学史地位_滕王阁序中的文化常识和文学典故
《岳阳楼记》和《滕王阁序》,谁的历史文学地位更高?
我认为是《岳阳楼记》,因为这两篇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滕王阁序》语言更华丽,描述绚丽多彩,但是《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立意高而深刻。
滕王阁序文学史地位_滕王阁序中的文化常识和文学典故
滕王阁序文学史地位_滕王阁序中的文化常识和文学典故
当然是《滕王阁序》,其一《滕王阁序》文化造诣更高,文字更优美,写作难度更大,洋洋洒洒近八百字而《岳阳楼记》则少得多,其二《滕王阁序》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经典词句而《岳阳楼记》则少得多,其三《滕王阁序》在后面留下的一篇诗,堪称古诗中的经典是诗文一体,而《岳阳楼记》没有,其四,《滕王阁序》在写景方面,兼顾了从近到远和从高到低而《岳阳楼记》只写了远近,在立体方面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总体说来《滕王阁序》更胜《岳阳楼记》一筹。还有一点《滕王阁序》的气魄更大。
文采方面,滕王阁序远胜岳阳楼记,这点估计基本是共识;哲学感悟方面,岳阳楼记重在表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宠辱不惊的哲学观,而滕王阁序表达的是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坚韧不拔的哲学观,孰优孰劣只能是各有千秋;历史观方面,滕王阁序用了大量典故引申出了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的通达观点,而岳阳楼记则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这和个人际遇以及人生阅历有很大关系,这一点无疑是范文正略胜。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滕王阁序的历史地位更高。
赏前人之作,需了解作者的创作时间,人生经历及表达思想。到一定的年龄,你会发现,岳阳楼记技高一筹!范仲淹仅凭一副洞庭山水画卷,结合人生感悟,创作出这篇饱含哲理的诗篇,且正能量十足,激励与告诫后人,勿己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范仲淹始终以仁心而系天下苍生。这种人生境界非常人所能及!可谓是: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这是何等的胸怀才能有如此的觉悟(建议先去了解范公的人生经历,再赏诗文)!滕王阁序:此诗词藻之华丽,对仗之工整,古往今来,叹为观止!单从文笔上来说,确实及少出其右者!但当你了解王勃的人生轨迹后,会发现,王勃少年得志,但仕途失意。也可能人生太短,还未悟道便溺水而亡。于是,我们从深层次去理解,王勃文采斐然,可惜对名利的理解还不够,对个人的修为还未认清。古时,文优则入政,但文优不见得政优,翻阅王勃的历史,我们发现,勃,年少成名,顺利入仕,但毫无政绩可言。滕王阁序抛开文学因素,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当下遭遇的不满与满腹委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我们有时候就像年轻时的王勃,总感觉自己才华洋溢,但时运不济。满腹经纶,却未遇明主。总觉的自己是国之栋梁,而不屑于从小事做起,眼高手低!从不反省自己的过失与不足,总是报怨生不逢时!每一个时代,都有喷子!喷的的,古代叫骂街,现在叫键盘侠!喷的好的,古代叫雅士,现在叫脱口秀!大家好,我是蛋总,蛋疼的蛋,欢迎大家关注吐槽大会!
如果要论文章的历史地位,那么辞藻、才气这些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比如道德经,孙子兵法这些文章,不见得有华丽的辞藻和文学上的才气,但他们确实实在在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民。
岳阳楼记的中心思想,概括了古代文人豁达,忧国忧民的价值观。其对后世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这种影响不止体现在文学上,更深刻的体现在,人文,哲学等方面。
当然,滕王阁序在文学上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但也只仅限于文学。
人可以没有滕王阁序,但不能没有岳阳楼记。
论文采《滕王阁序》当排,通篇七百多字,竟然用了三十多个成语,而且豪无违和感,让人叹为观止。王勃已经把汉字的运用自如发挥到了淋漓尽致。这是《岳阳楼记》所无法比拟的。《滕王阁序》重在写个人得失,意境较小,《岳阳楼记》则心怀天下,全文的主旨在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文正公在文中劝被贬的藤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胸怀如高山名刹的钟声,浑厚深远。而范仲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三起三落,每落一次地位就上升一次,直至宰执天下,成为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因此两篇文章各有千秋,论历史文学地位从家国情怀来说,《岳阳楼记》更胜一筹。
单独就文学而言,滕王阁序略胜一筹。骈文更讲究华丽的词藻,对仗的工整,语言的精美。滕王阁序用了很多典故,因此还需要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储备。不仅如此,滕王阁序里面许许多多的词句一直流传下来,都成为沿用至今的成语或绝句。相比其他古文,它流传下来的最多,也最美。滕王阁序还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志向。岳阳楼记当然也是美文,虽是散文,但以记叙的方式铺展。该文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的家国情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这是文人士大夫们标榜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意识和最直接的表达。
答:《岳阳楼记》历史地位高些,岳阳楼就其本身来说历史更早些,历史记载它最早时期是三国时期张飞的一个点兵台,再就是《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叙事散文早已编入初中语文课本,知名度更高,岳阳楼还是的旅游景点。
滕王阁序在文字的意境上,远远超过岳阳楼记。更神奇的是滕王阁序的创作时间,只有短短的一顿酒宴的时间。
短短的一篇文章,29个原创成语,后无来者。在古代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篇文章,在文字的雕琢上和创作速度上,可以和它媲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诗句来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素有千古骈文之美名,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都代表了骈文的成就。在唠这篇千古文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王勃其人。
初唐四杰的头号人物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万荣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为初唐四杰之冠,人称“诗杰”。
王勃自幼聪慧,是如包换的神童,6岁便能作诗,每每写文章之前的画风是这样的:准备好纸墨笔砚,先躺床上睡大觉,一觉醒来,立马挥笔如毫,一气呵成。如此才情,自然走上仕途,16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唐高宗看到王勃的文章后,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到沛王府任职,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高宗看完怒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于是,王勃被逐。刚起步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王勃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任职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杀了人,王勃将曹达藏了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了曹达,结果因此而犯了罪被关进大牢,还连累年迈的父亲被贬官到极远的南方。幸亏遇到大赦,王勃没有被处。从大牢出来后,王勃乘船去看望父亲,不料途中遇到风暴,不幸坠入大海,可怜的王勃不会游泳,最终因惊吓过度而气绝身亡。时,才27岁。
独步天下的骈文创作初唐及以前的宫体诗大都娇弱无力,如“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王勃的诗很好地诗歌走向豪迈,哪怕写缠绵柔情的送别诗,王勃一样写出了力透纸背的豪迈之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把他的豪迈风格融入到骈文创作,骈文的创作要求是“句式对称、语言华美”。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先来看看庾信的《射马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再来看看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此一对比,就能明白《滕王阁序》为什么在骈文界艳压群芳,独步天下。
据说,《滕王阁序》是王勃探望父亲途中写的,也是他的绝笔之作。王勃途经南昌时,恰逢都督阎伯舆摆宴庆贺滕王阁的新落成,阎都督想趁此机会向大家夸耀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孟学士事先准备好了一篇文章,当作在宴会上即兴写的。所有人都知道阎都督的用意,故而在宴会上推辞,只有不知情的王勃没有推辞,提笔就写。
阎都督气得拂袖离去,但又偷偷派人打听王勃写了什么。下人回答写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他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当下人说写了“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他仍没有什么回应,等到王勃作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大喜,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这是杨炯为王勃作序时的这四句话,也正是对《滕王阁序》最贴切的形容。
请点击输入描述(最多18字)
是因为这篇文章读来非常的有艺术性,读来朗朗上口,并且还揭示了一定的道理,也给大家描绘了一幅宴会的宏大场面,被称为千古文。
《滕王阁序》是我国非常知名的一部古代文献,这篇序文的文体是非常精彩的,而且将恢宏壮阔的滕王阁描写的淋漓尽致。
之所以被称为千古文,是因为它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记录所发生的,但也是作者倾诉自我、自我表达的机会,节奏铿锵,抑扬顿挫,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而且也是作者在醉酒之后写的,所以说文化水平相当的高。
千古骈文,不是千古文,就像千古匠人和千古人一样,距很大
应在岳阳楼记和过秦论之后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