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英雄谁敌手辛弃疾_天下英雄谁敌手下两句
天下英雄谁敌手是什么典故
是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天下英雄谁敌手辛弃疾_天下英雄谁敌手下两句
天下英雄谁敌手辛弃疾_天下英雄谁敌手下两句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不多。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是南宋爱国词人。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在、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又有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由于胸怀民族大业,放眼千古兴亡,传达豪情义愤,他的词豪放磅礴,沉雄悲壮,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神。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
“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子摆在这里,很合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问答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又是人家的话对衬起来了。
“天下英雄谁敌手”也隐含着一个典故。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耳!’(使君,指刘备。)这里辛弃疾运用原话,再加上孙权,成为三人。
“年少万兜鍪”,这句话为什么不说一万个士兵,而说万兜鍪呢?这就是以物代人,因为士兵的特征,除了战甲以外,头盔也是特征之一,所以拿头盔当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辛弃疾的这首词的语言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而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总的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不管怎么说,他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天下英雄谁敌手翻译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解释: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统领者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诗词名称:《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本名:辛弃疾。别称:辛忠敏。字号: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出生时间:1140年5月28日。时间:1207年10月3日。主要作品:《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清平乐.村居》《送剑与傅岩叟》《满江红》《卜算子修竹翠罗寒》等。主要成就: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讨平,创设飞虎军。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天下英雄谁敌手”的详细介绍:
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全文点此查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详细内容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辛弃疾其他诗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青玉案元夕》。三、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或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四、译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统领者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五、赏析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词开始写道:“何处望神州”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接着写道“满眼风光北固楼”。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然而,那时候却是山河破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对于爱国诗人来说,触景生情,心念家国,哪里有兴致去欣赏美景。
词人接着说:“千古兴亡多少事?”这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接着的“不尽长江滚滚流”,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与刘备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之所以如此,就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
词人末句写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意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而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我们从词人用这一典故来看,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六、注解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详细信息
辛弃疾北固亭词二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辛弃疾一生都力主抗金,希望可以恢复统一,但是由于他的词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因此被弹劾落职,后选择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如今还存在于世的词有六百多首,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鹧鸪天·戏题村舍》、《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等。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出自哪里?
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原文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翻译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扩展资料
辛弃疾被调往江苏镇江任知府这里曾经是三国时东吴与曹魏的战场之一,如今却与他向往的沙场无关,只是一个“后勤之地”。遥想当年,曹率四十万大军南下侵犯吴地,年轻的孙权率七万士兵,毅然正面迎战曹军,竟能相持一月有余,不落败势,遥望对面江上,孙权长身立于战船之前,武器精良,
严整,曹只能留下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叹息,悻悻撤兵而返。再看看如今的当权者,被金国占据了大片的国土,却只能一退再退,偏居东南一隅,毫无当年孙权的英雄气魄,面对滚滚而逝的长江之水,辛弃疾不禁发出与曹一样的叹息:“生子当如孙仲谋”,如今惜无孙仲谋!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何解
这是宋代文豪辛弃疾在京口北固山写下的一段怀古词。京口(今镇江)三国早期属丹阳治下(丹阳乃是江东重镇,江东四姓之一的朱氏就是丹阳郡望),孙权曾将此地作为首都,北固山至今仍然保留着很多三国遗迹。辛弃疾登上北固山,就回想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因此写下好几篇的怀古词章。
楼主选的是《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下阕,是作者赞叹孙权的英雄气概的。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想当年孙权)年纪轻轻就成为数万将士的将领,他带领江东吴国连年征战,坐镇东南。天下的英雄有谁是他的对手?只有曹和刘备吧!(难怪曹要感慨,)生儿子应该生一个和孙权一样的!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前面描写孙权的功业,后面说的是能与曹,刘备相抗衡的人是年轻有为的孙权
,作者从诗中表达自己希望能报效,有一翻作为的思想感情
曹,刘备后继无人啊,
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意思 天下英雄谁敌手的出处
1、“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全文译文: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
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人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